
自80年代开始兴建的南北大道如今不断扩建并扩大覆盖范围,收入陆续增加,然而维持该大道正常运作所需费用过多的说法也随之出现,为此南北大道有限公司(PLUS)董事经理兼总执行长拿督阿兹曼驳斥这说法,强调其维修费用并不多。
根据《星报》报道,曾经是玲珑集团核心业务的南北大道,其资金都是用来缓解当时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该大道的庞大现金流也让它被献购,最终在2012年被UEM集团与雇员公积金局买下,这交易当时是大马最大宗的企业交易。
2017年,南北大道母公司即南北大道有限公司(PLUS)的营业额为38亿令吉,并拥有26亿令吉营运现金流。
扣除营运开销与支付给债务持有人之后,该公司手上仍持有8亿令吉可分红给股东。
PLUS的丰厚收入引人注目,如今,有人打算买下这条拥有丰厚利润的大道。
根据报道,大道收购提案还谈到PLUS为了让南北大道处于最佳状态而需耗资巨大维修费,为此阿兹曼强调这说法不对。
“我们进行基准测试,看看在国内同行方面,我们的定位在哪里……每公里我们花费了130万令吉,大马国内平均也是在这个数目。”
意外发生率低
他强调,维护工作需被看重,因为道路安全对高速公路营运商至关重要。
“维护高速公路是为了确保道路使用者的意外事故保持在较低水平,对PLUS来说,每行驶10万公里,我们的大道是最少发生交通意外的大道之一。”
阿兹曼指为了维持高速公路,PLUS要处理的范围甚广。

维护1170公里路
每年查1万次斜坡
PLUS维护约1170公里的道路、超过8300个斜坡、两条主要隧道、741座桥梁(包括衔接至新加坡的桥梁)及超过6000个暗渠。
该公司每年会进行1万次的斜坡检查。
阿兹曼说:“这就是我们谈到的处理范围。我们的一些道路建在沼泽地和泥炭土上,我们需更注意路面状况。”
该公司每年的路面维护预算为3亿令吉。
报道说,收费赔偿金是PLUS需处理的事,同时需经过审计;在收到政府赔偿金,以让大道收费保持不变前,会有一年的拖延。
大道收费主要用于偿还贷款、营运与维护及大道设施的提升与改善。
细分来看,36%收费用来营运与维护;7%用作新交流道、提升与扩大道路及资本开销;47%用来偿还贷及10%用于分红给股东。
拟强制大道维护招标
由于维修成本一直是南北大道面对的问题,消息指政府正在考虑强制所有大道特许营运商为大道的维护,提出竞争性招标。
消息说,这是为了精简特许经营业者的收费而采取的部分措施,因为大部分业者的成本皆来自维护大道。
消息称这措施是由间接持有国内最大特许经营商,即PLUS大道的财政部主导。
PLUS的股份是由UEM集团与雇员公积金局持有,隶属财政部的国库控股则持有UEM集团的股权。
针对大道收费,报道指管理当局一直都在收集大道特许经营公司在大道维修方面的费用数据。
报道指普通大道与高架大道成本不同。与普通大道相比,建造在高架上的大道成本更高,包括维护该支柱的费用。
普通大道的费用则主要用在重铺路面、建造和维护休息区。大道休息区越多,费用就越高。
业内人士称,维护普通大道路面的费用,每公里1年需花费60万令吉,而高架公路的成本是普通大道的一倍。
其他费用还包括割草及维护休息区的设施。
对方说:“几乎所有特许经营商都自行承担维修费。维修工作很难会有竞争性招标。若维修合约的颁发透明度更高,大道收费也可被降低。”
采新材料成本更低
对阿兹曼来说,他并没停留于PLUS在大道的表现。在没有降低品质的情况下,该公司正考虑使用更新、更便宜的材料进行维修。
“我们希望基准测试(成本)会比国内同行更低。
“(对于)成本调涨,若公司无法找到其他材料,它将持续上涨。”
PLUS面对的另一障碍是西海岸大道(WCE)开通之时。靠近半岛西海岸的这条大道,路线是与南北大道平行。
PLUS认为,随着西海岸大道开通,道路使用者在道路网络(收费大道和非收费大道)方面,将有更多选择。这些都是可加强道路网络的价值主张对比替代交通模式的相互补足因素。
阿兹曼认为,尽管5%的PLUS车流量将受影响,但该公司对WCE表示欢迎,因为它更倾向于沿着该沿海目的地旅行的国人。
报道指该交通流量减少带来的影响不到5%,因为道路使用者从瓜拉江沙开车前往丹绒马林,仍会使用南北大道。